“天山崂山都是我们的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志锋 孙景军

  来自新疆和田县农牧民家庭的阿卜杜杰力力现在是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高中3年,他一直在青岛市崂山二中上学,也是今年的崂山二中理科第一名。“刘老师,我考入中央财经大学了。刚接到通知书,给您打电话报喜!”接到通知书后,他第一时间向崂山二中的老师报告了这一喜讯。

  今年高考,崂山二中“新疆班”高考生110人全部金榜题名,其中被重点高校录取的达40%。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崂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崂山挺好的!我们有自己的食堂,厨师也是专门从新疆请来的维族师傅;宿舍宽敞明亮,连被褥都是专门为我们购买的;每个宿舍都安装了电话;在这里过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春节,都是学校的领导、老师,还有市长、区长、教育局长等领导陪我们一起过的。”这是新疆库车县的维吾尔族学生苏力坦写的一封家书。

  苏力坦说,当初离开天山,来青岛崂山时,父母不停地唠叨:“一去就是4年。那地方有奶茶和烤馕吗?那地方有拉条子和烤羊肉吗?那地方下雪吗?”

  与苏力坦一起来崂山二中“新疆班”的同学大多来自新疆和田和喀什。来到青岛后,“新疆班”的同学很快融入崂山二中这个大家庭。同学们已经把崂山看作第二故乡。

  青岛市崂山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方进告诉记者,自从崂山区承办内地“新疆班”,9年来,每年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春节,青岛市、崂山区的党政领导都要带着慰问品来学校看望“新疆班”的师生;区里为“新疆班”优先配备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区卫生部门定期到“新疆班”举办卫生防病知识讲座,并为学生定期免费体检。

  “青岛爸爸买尔丹”

  马志平是崂山二中校长,他还有个维族名字:买尔丹。

  这个名字是“新疆班”学生起的。那次,马校长和老师带“新疆班”的学生去青岛著名景点栈桥游玩,回来的时候学生们在车上给马校长起维族名字。有个女生平时很腼腆,这时突然说:“马校长,我把我爸爸的名字给您吧,我爸爸叫买尔丹,也就是坚强勇敢的意思。”

  从此以后,“新疆班”的学生们称马志平为自己的“青岛爸爸买尔丹”。

  这批学生毕业的时候,马校长带着老师们去火车站送行,站台上老师、学生哭成一团,火车就要开动前,那个给马校长起名字的女生突然大声喊:“青岛爸爸,再见了。”马志平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

  自从开办“新疆班”以来,39名学生患了急性阑尾炎住院,包括其他生病住院的共计113人次,各类因病住院手术学生78例,累计住院天数992天。每次手术前,马志平都要代表家长到医院签字,老师也要轮流到医院守护。马志平和老师们晚上轮流去陪床,白天送饭,回来还要照常上课。这几年,仅马志平到医院陪护看望学生就达百余次。

  “从今天开始你要多吃菜”

  在崂山二中就读的“新疆班”学生中80%以上来自南疆,汉语基础差。在老师与汉族同学的帮助下,“新疆班”学生最终提高了汉语水平,排除了学习的障碍。

  对“新疆班”学生来说,吃饭也是一道坎。曲文峰老师的班里有个学生叫帕提古丽。初来青岛时,她比较瘦弱,竟几次晕倒。送到医院一查,病因是营养不良。一天,曲文峰特意做了一盘鸡蛋炒韭菜,将帕提古丽叫到办公室。曲文峰说:“你这样不吃菜,一次又一次地晕倒,对身体健康有危害。从今天开始,你要多吃菜。”从那天起,连续两周,曲文峰都将帕提古丽叫到办公室,看着她吃菜。渐渐地,帕提古丽的身体好了起来。

  在崂山二中校园,常常会看到新疆学生和当地汉族学生并肩散步、促膝谈心的情景,他们是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交朋友”活动中认识的,崂山二中的每一个“新疆班”学生至少有一个汉族朋友,这种情谊一直在延续着。

  正像2009届毕业生胡马尔所说:“天山和崂山都是我们的家。我将一生效忠于我的3位母亲——生我的妈妈、哺育我成人的青岛崂山二中和伟大的祖国。”